實驗室可以看作一個企業,實驗室的產品(數據和結果)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的準確性、可靠性對實驗室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現因檢測結果不準確,實驗室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為了加強實驗室質量監督員的管理,明確其責、權、利,我們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質量監督員管理辦法。
1、目的
為規范實驗室質量監督員管理,確保檢驗過程受到控制,保證工作質量,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實驗室質量監督員的管理。
3、管理職責
3.1 技術科負責質量監督員的管理工作,包括:組織對質量監督員的考評、培訓,及時處理、反饋質量監督員提出的問題,收集各質量監督員的質量監督檢查記錄、年度總結并歸檔。
3.2辦公室負責質量監督員的任命和有關檔案管理工作。
3.3檢驗室負責人按本部門工作領域推薦質量監督員,適時檢查質量監督員工作情況與質量監督記錄,及時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4、質量監督員的素質要求
4.1 文化素質要求
高中及中技以上學歷,高級工以上技術等級或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
4.2 工作經驗要求
① 從事質量監督范圍相關專業技術管理工作3年及以上的技術人員,或從事質量監督范圍相關專業檢測工作10年及以上試驗人員等,特別從班長、大班長、技師中選擇。
② 通過CNAS-CL01《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相關檢測標準方法的培訓和檢測中心體系文件的培訓。
③ 了解有關質量、計量、標準化的法律法規和檢測中心管理體系文件;
④ 掌握質量監督范圍檢測工作的原理和相關檢測方法標準(如“適應范圍、原理、儀器、分析步驟、結果計算、多個方法之間的關系等),掌握檢測工作的全過程(包括檢測前的準備、檢測的實施及檢測后的復查)和各階段的具體質量要求(如樣品前處理、檢驗、校核、復核、簽發等)、各項檢測目的和要求、質量監督方法(如盲樣考核、操作演示、現場提問、留樣復測、人員比對、參加能力驗證、崗位輪換等)。
具備正確評價檢測結果的能力。
5、監督員的工作職責
5.1 在掌握檢測目的、檢測方法、檢測結果評審的基礎上,對所監督人員的作業實施檢測全過程的監督;
5.2 配合技術員抓好期間核查和實驗室間的能力驗證和比對、測量過程的控制等驗證活動和內部校核工作并參加評審;
5.3 參加技術性事故和用戶抱怨的調查;
5.4 對檢測結果和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正確性負責,對可疑數據提出驗證;
5.5 參與糾正或預防措施的執行情況監督;
5.6 每次監督完成,填寫《質量監督記錄》,并于當月向技術科報出當月所有《質量監督記錄》。在每年管理評審前寫出年度監督工作個人總結,交技術科。
6、質量監督員工作權限
6.1 協助技術人員工作,監督檢測室檢測工作是否符合標準規范和程序的要求;
6.2 監督過程中如發現不符合質量體系要求的工作時,應及時糾正;
6.3 有權制止有違真實性、有效性、正確性的任何操作活動。
6.4 有權對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檢測結果進行復驗或要求有關人員重新檢測;
6. 5 有權對本作業區對影響檢測結果的質量問題有權向生產技術科或檢測中心領導反映。
7、質量監督工作內容
7.1 日常監督內容
7. 1.1 上崗人員情況;
7. 1.2 儀器設備的檢定/校準和工作狀態;
7. 1.3 檢測工作環境受控狀況;
7. 1.4 標準、技術規范、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的執行情況;
7. 1.5 原始記錄的原始性和檢測報告、原始記錄的完整性、正確性;
7. 1.6 質量監督員認定影響工作質量的其它事項。
7. 2 重點監督事項
7. 2.1 能力驗證、比對試驗或重點抽查時;
7. 2.2 新項目開展、新設備投入使用時;
7. 2.3 發生用戶投訴時;
7. 2 .4 檢測數據有異議或數據處于臨界狀態時;
7. 2.5 執行糾正措施時;
7. 2.6 新人員上崗時;
7. 2.7 樣品情況比較特殊時。
8、質量監督員的工作方式
8.1 對完成檢測所使用的資源進行監督
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方法資源、設備和環境設施資源等。
8.1.1 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在檢測一線工作的人員。對人力資源的監督主要是監督他們是否嚴格執行作業指導書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形成了及時、準確、清晰、完整的記錄。
8.1.2 方法資源主要是指檢測的技術依據,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相關的作業指導書。方法資源必須執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
8.1.3 設備資源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檢測任務的檢測裝置及相關的輔助設備和設施。對設備資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檢定或校準周期內,有完整的檔案和及時的使用、維修記錄。
8.1.4 環境設施條件是保證檢測質量的重要外部因素。環境條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有溫度的影響、濕度的影響、大氣壓力的影響、振動的影響、電磁干擾的影響、灰塵的影響等。質量監督員必須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產生影響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結果進行監督。
8.2 對檢測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對資源進行監督是對檢測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的基礎,而檢測的全過程是影響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環節,是質量監督的重點,也是質量監督的難點。
8.2.1 在檢測的全過程,質量監督員只能抓住重點環節進行監督,重點環節應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包括:人員素質、儀器設備操作、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干擾、客戶的特殊需求、檢測的性質—常規檢測、仲裁檢測、驗收檢測等。質量監督員要善于依據實際情況,抓住對檢測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或環節進行監督。
8.2.2 通常情況下,應對檢測的實施階段進行監督。檢測實施階段主要是指檢測人員按照作業指導書規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進行操作,并及時、準確地做好檢測的原始記錄。
8.3 對檢測的結果監督
檢測過程的結果就是檢測數據,也是我們通常說的產品。
8.3.1 檢測結果包括檢測的數據、測量不確定度、結論三部分內容。質量監督員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數據上,即檢測結果的數據與原始記錄數據的一致性、計算數據的正確性、不確定度分析的準確性。
8.3.2 檢測報告除了提供各種客觀、真實、準確的數據外,還要提供客戶關心的與數據的公正性、科學性與可靠性密切相關的信息。
8.3.3 檢測報告的質量,除了信息要完整、數據要可靠、結論要準確外,還要注意文字打印質量、裝訂質量等。
9、質量監督員的管理
9.1 技術科負責對質量監督員的日常管理,包括:接受質量監督員反映問題并及時處理、根據具體情況對質量監督員進行培訓與考評,收集質量監督的相關資料,包含質量監督記錄、參加培訓記錄、考核記錄、個人總結等。最終在質量監督員個人總結的基礎上形成檢測中心年度質量監督總結,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
9.2 質量監督員應當自覺按照各相關規定履行質量監督職責。因故無法履行監督職責或經年度考核未能有效履行質量監督員職責者或質量監督不到位,致使監督范圍內出現質量事故的,由科室向技術科書面提出,經質量負責人和/或實驗室領導層批準,可以進行調整。質量監督員每期任命有效期為一年。一年期滿時,由技術科負責組織調整考核,辦公室負責質量監督員的授權。
9.3 每月監督員向技術科交出當月的監督記錄。此監督記錄將作為年終監督員考評的依據。
10、支持性文件
11、記錄
12、記錄質量監督記錄
(內容參考儀器信息網)